现实困惑:
我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的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我公司这项工作还处于停滞状态,不是企业领导不重视,而是企业自身民主管理不健全,因此集体协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下一步,公司也考虑通过形成规范有效的集体协商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请问,公司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疑解惑:
答:目前对于集体合同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推进。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需要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颁布实施的《集体合同规定》对企业集体合同协商工作进行规范。
首先,作为一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应当成立工会,如果还没有建立工会,则上级工会可以指导职工依法推举协商代表,并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如果已经建立工会,应当由本单位工会提出集体协商要约。对提出要约尚有困难的企业工会,上级工会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必要时可依法代替基层工会行使要约权。
其次,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如果企业女职工较多或者具有职业危害较大岗位较多,企业也可以开展专项协商,签订女职工特殊保护或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同时企业为了稳定员工队伍,还应当通过推动集体合同制定,完善企业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再次,如果你公司属于制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应当重点就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主要工种计件单价、劳动定额及工资调整幅度等职工普遍关心的事项签订行业集体合同。企业应当通过制度规范协商代表产生程序,民主推选要公开透明,授权委托要依法合规。规范集体协商程序,指导协商双方代表认真做好协商前收集资料、征求意见、拟定议题等准备工作,并召开集体协商会议进行充分讨论。企业应当向职工及时提供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财务状况等与协商有关的真实资料和信息。规范审议备案公布程序,集体合同草案应依法提交职代会或者全体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应将签订的集体合同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生效的集体合同应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布。
最后,企业可以对职工代表、企业负责人、工会和企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将集体协商法律法规、策略技巧等理论培训与案例分析、模拟协商、现场观摩等实务操作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协商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协商能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借助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广泛深人宣传开展集体协商对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企业和工会组织参与集体协商的自觉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