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适老化

    您当前的位置:

    创业文山 奋斗最美 | 熊开银:当好“牛倌”养好牛

    日期: 来源:
    收藏 字号:【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近年来,文山州经济社会突飞猛进,许多文山儿女怀抱建设家乡的梦想返乡创业。他们执着创业,令人敬佩;他们不懈奋斗,令人赞叹。近期,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创业文山·奋斗最美”系列创业故事,用镜头、用笔记录全州广大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创业力量”。


    今天推出《熊开银:当好“牛倌”养好牛》。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广南县南屏镇马街社区木记村57岁的熊开银,22年来,怀着对高峰牛的偏爱与执着,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逐渐成为养牛的行家里手,成为带动全村养牛致富的“牛倌”。

    清晨,走进广南县南屏镇木记村熊开银的养殖场,远远就能听到熊开银的唤牛声和“哞哞”的牛叫声。养殖场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高峰牛“整齐排列”,正低头吃着草料。“目前养殖场内的高峰牛有将近300头,到年底计划出栏40余头,销售收入80万元左右。”正忙着给高峰牛添加草料的熊开银乐呵呵地说。

    熊开银曾是广南县南屏镇木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小组组长,担任村级兽医员14年,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对高峰牛常见的疫病防治驾轻就熟。过去,村里人大多依靠“务工经济”来增收,但对于年纪大的村民来说,外出务工这条路已经行不通,怎么破题?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2017年,熊开银放弃了外出务工挣钱的念头,牵头成立了广南县南屏镇木记苗岭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的负责人,通过自筹资金和红色贷款开启了他的养牛之路。“第一年购买了34头母牛、1头种牛,到了第二年,34头母牛顺利产下了34头小牛犊,发展到了69头牛。”熊开银回忆。

    短短7年多时间,熊开银的高峰牛养殖规模就翻了6倍。“前几年由于牛还小,不能卖,没有收入,从2020年开始就有收入了,平均每年出栏30多头,销售收入为60万至70万元,今年初存栏最多,达到336头,前两个月卖了100多头,现在存栏有180多头。”熊开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看到熊开银养牛有赚头,村里的群众也跟着养起了牛,村民王明仙家就是其中的一户。“我家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后来熊开银免费传授大家养牛的技术经验,在他的帮助下,我们现在养了20多头牛,卖牛赚到的钱越来越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王明仙说。

    “作为一名党员,养好牛、带好头,一直是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养牛这条路上坚持,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增收致富。”熊开银介绍,近年来,他采取把牛犊分给当地村民代养,通过产仔分红、赊养母牛等方式,带动木记、塘子边等村的27户养殖户养殖高峰牛168头。

    如今的木记村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牛村,在熊开银的引领带动下,村民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木记村也由此蹚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牛味”十足的产业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