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聚焦农民增收主线,坚持外出务工与就地就近就业并举,通过“创新技能培训提质、精准岗位匹配增效、组织集中输出稳岗、靶向就近就业扩容”四维联动,推进省委“10件事”之首“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在文山落地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州城镇新增就业742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8万人,预计实现务工收入超480亿元。
一是创新技能培训,全链赋能提质。推广“报名式”培训,开设特色小吃制作、电商运营、家政服务员、叉车司机、无人机等工种,组织8639名劳动者根据自身特长及需求自主扫码、电话报名参训,同步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岗位推荐,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围绕特种作业持证上岗需求量大、就业增收效果好的实际,采取一次培训考“双证”模式,组织1480名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参加“双证培训”,帮助电工、叉车、观光车等须具备人社部门证书上岗的工种同步获取“人社证+特种证”;探索“技能夜校”培训,引导培训机构调整培训教学计划解决工学矛盾,满足上班群体技能提升需求,涉及家政服务、茶艺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商运营、中式烹调等10余个工种。
二是精准岗位匹配,全面施策增效。在文山州人社局公众号开通文山易聘、文山招聘网接口,推动企业用工、求职等信息共享,依托文山招聘网、八县(市)就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全天候发布省内外企业招用工信息,打通就业信息壁垒,目前累计发布岗位38万余个,覆盖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利用春节前后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黄金期,在花山场、商业广场、集镇等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招聘会,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用工、求职平台,全州举办招聘会570场次,4746家州内外企业推送就业岗位45万个,1.79万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加强返乡人员动态监测和就业意向摸排,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推送适配岗位,目前慰问走访农村劳动力8800余人,开展返乡人员座谈44场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300余个。
三是组织集中输出,全程护航稳岗。抢抓春节后转移就业“窗口期”,组织人社干部、村组干部、就业信息员、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力量进村入户走访,摸排农村劳动力返岗需求,归集外出务工信息,协调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增开包机专列专车、统一办理票务,解决“春运高峰期”票难、出行难问题,2025年春节后“点对点”输出务工人员7509人次,其中包机59人、专列801人、包车6649人,覆盖广东、上海等务工集中地区;联合州团委等部门,组织父母在上海务工的20名儿童赴上海开展文山“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情”研学冬令营活动,到有关用工企业开展稳岗拓岗;加强与帮扶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社部门、用工企业等对接,提前做好拓岗稳岗工作,先后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30个,对接用工企业1584家,对接人社部门46家,签订劳务协议14份。
四是靶向就近就业,全域拓岗扩容。升级就业“幸福里”社区服务功能,通过信息共享、后台调剂,实现入驻工人在不同产业、不同基地间有序流动,破解季节性用工难题,全州建成6个“幸福里”社区,组织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89万人次;加强标准化零工市场建设,搭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免费提供信息发布、求职登记、劳务介绍、政策咨询等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服务,全州建成零工市场11个,月均服务进场招聘用工主体635户、发布招聘岗位信息7.5万条;探索和推广“企业、合作社+车间+农户”模式,帮助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劳动力在“村里头、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州正常运行就业帮扶车间416个,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3.61万人。开发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等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3.99万名就业困难劳动力就业。